• 437ccm必赢国际
  • 信息门户
  • OA

学科科研

叶静漪教授莅临我校解析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劳工标准

2025年11月14日 
阅读:

2025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静漪教授应邀莅临437ccm必赢国际,就“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劳工标准”主题开展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437437必赢国际刘勇院长主持,他隆重介绍了叶静漪教授的学术成就,并对叶教授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出对议题的浓厚兴趣。

讲座伊始,叶静漪教授从当前复杂的国际背景切入,深入阐述了讨论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她指出,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以及数字贸易与数据全球化、贸易与气候变化、产业政策与供应链安全等新议题兴起的背景下,劳工标准已日益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博弈的新焦点。叶教授结合中国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战略部署,强调在此背景下深入理解劳工标准的“贸易化”趋势,对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发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梳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发展脉络时,叶教授回顾了从国际劳工组织(ILO)创立到WTO时代数次尝试与争论的关键历史节点。她指出,这一历程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公平贸易”与“发展权”之间的长期博弈。随后,叶教授重点分析了当前劳工标准被“贸易化”的三大路径:一是以《美墨加协定》(USMCA)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协定中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劳工章节”;二是欧盟倡导的以对话合作为主的“贸易与可持续发展”(TSD)模式;三是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UFLPA)等单边措施,其“有罪推定”原则和供应链追溯要求对全球贸易规则产生了显著的外溢效应。

聚焦中国的应对之策,叶静漪教授系统阐述了中国从最初坚持“发展权优先”到如今趋向务实开放、主动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立场演变。面对合规压力、国际话语权挑战及国内国际规则衔接问题,叶教授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思考,包括强化国内劳动执法与治理、建立国家劳工合规认证体系、在《对外贸易法》修订中探索引入企业供应链责任条款,并利用自贸区进行先行先试,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国际规则制定中争取更大话语权。

在交流环节,叶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发展中国家如何平衡劳工权益与贸易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谈人李喜燕教授表示,叶教授的讲座兼具历史纵深与国际视野,为理解这一交叉议题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何剑锋博士认为,叶教授的分析为中国在新时代参与和塑造国际经贸规则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和路径启示。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视角宏阔,不仅深化了师生对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前沿问题的理解,也激发了对中国方案与全球治理的深入思考,取得了圆满成功。

 



 


 




下一条:王兴全教授莅临我校解析人才流动和科技创新视角下人才竞争的劳动法规制

关闭